热源井填砾抽灌同井流/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数值模拟

TK529; 针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研究的不足,该文在已验证的数值模型中建立监测点、线、面和体对以上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将热源井回水经过回填砾石直接流入抽水管的流量占总回水流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流贯通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填砾抽灌同井回水进入含水层后的流速可以用某一方向的分速度代替;该模型中的流贯通强度为1.2%,热贯通发生与完全形成的时间分别为模型运行2.5和12 min,抽水温度变化较剧烈的时刻与热贯通形成发展的时刻基本一致.在地下水渗流速度大于1×10-3 m/s的区域,速度锋面运移较温度锋面运移快;反之,温度锋面运移快于速度锋面运移.通过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34; no. 24; pp. 210 - 216
Main Authors 宋伟, 刘远周, 郑湍峰, 刘晓秀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144 15.12.2018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24.02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K529; 针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研究的不足,该文在已验证的数值模型中建立监测点、线、面和体对以上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将热源井回水经过回填砾石直接流入抽水管的流量占总回水流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流贯通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填砾抽灌同井回水进入含水层后的流速可以用某一方向的分速度代替;该模型中的流贯通强度为1.2%,热贯通发生与完全形成的时间分别为模型运行2.5和12 min,抽水温度变化较剧烈的时刻与热贯通形成发展的时刻基本一致.在地下水渗流速度大于1×10-3 m/s的区域,速度锋面运移较温度锋面运移快;反之,温度锋面运移快于速度锋面运移.通过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的量化分析,为进一步探索填砾抽灌同井最优运行策略和更高换热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2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