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公交系统的票价和服务区域协同优化

U491; 为促进需求适应式双线混合公交系统的发展,对矩形区域内固定公交/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区域和需求响应式公交票价进行协同优化.采用连续逼近法,推导出运营商和乘客的成本构成.构建了非线性规划问题,在运营商收益非负的约束条件下使用户总成本最小化.设计数值实验,检测不同需求水平下优化模型特性.结果表明,时间价值参数对服务区域的影响较大,对票价的影响较小.算例中时间价值从20元/h增大到40元/h时,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区域面积占总区域面积的比例从24.5%增大到32.0%.需求密度对用户成本的影响较大,低需求密度下需求响应式公交的最大偏移距离与用户成本成负相关关系,而在高需求密度下则相反.灵敏度分...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53; no. 3; pp. 410 - 417
Main Authors 郭蓉蓉, 刘人铭, 余静财, 张进, 李文权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东南大学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189 01.05.2023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 211189%丹麦技术大学技术、管理和经济学院,哥本哈根2800%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南京 21118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0505
DOI10.3969/j.issn.1001-0505.2023.03.005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U491; 为促进需求适应式双线混合公交系统的发展,对矩形区域内固定公交/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区域和需求响应式公交票价进行协同优化.采用连续逼近法,推导出运营商和乘客的成本构成.构建了非线性规划问题,在运营商收益非负的约束条件下使用户总成本最小化.设计数值实验,检测不同需求水平下优化模型特性.结果表明,时间价值参数对服务区域的影响较大,对票价的影响较小.算例中时间价值从20元/h增大到40元/h时,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区域面积占总区域面积的比例从24.5%增大到32.0%.需求密度对用户成本的影响较大,低需求密度下需求响应式公交的最大偏移距离与用户成本成负相关关系,而在高需求密度下则相反.灵敏度分析中最佳的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区面积占总区域面积的比例均小于50%.
ISSN:1001-0505
DOI:10.3969/j.issn.1001-0505.2023.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