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湿地农耕文化规划设计与价值传承分析

G122; 湿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高校校园湿地景观是开展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其建设规模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弘扬农耕文化的主要载体.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校园湿地中农耕文化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湿地景观中融入农耕文化主题,传承农耕文化价值,论述湿地中农耕文化的传承原则和传承意义."农耕文化园"是以"农·瓜果长廊"为主轴,建设以"农·文化体验区""农·遗传育种区"和"农·栽培植保区"为板块的"一廊三区"...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Vol. 32; no. 5; pp. 911 - 918
Main Authors 钱晓虎, 刘守赞, 王晴, 董杜斌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 311300 01.05.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30777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G122; 湿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高校校园湿地景观是开展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其建设规模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弘扬农耕文化的主要载体.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校园湿地中农耕文化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湿地景观中融入农耕文化主题,传承农耕文化价值,论述湿地中农耕文化的传承原则和传承意义."农耕文化园"是以"农·瓜果长廊"为主轴,建设以"农·文化体验区""农·遗传育种区"和"农·栽培植保区"为板块的"一廊三区",集教学实践、科普体验和文化传承为一体.调查结果表明,"农耕文化园"建成后承担的课程数量增加了 36 门(如智慧设施园艺、园艺设施学、设施作物栽培学等)、涉及专业数量增加了 2个(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培养本科生人数增幅达110%,本科生一作论文数量增加350%,一类竞赛国家级奖项实现了从0到12的明显突破,考研升学率增长了近2倍;年度承担中小学生研学期数和人数提高2倍以上,举办大型活动次数(如丰收节、薯类科技文化节、嫁接大赛等)增加2倍,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本文提出了农林校园保护文化资源、利用自然风貌、设计文化展览、打造文化体验、复原传统节日、建设专业团队的湿地公园建设实践路径,对湿地公园传承农耕文化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ISSN:2096-6237
DOI:10.12357/cjea.2023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