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TD-9%X37;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目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与重要途径.本文以东部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定量评估土壤保持、碳存储、生境质量、产水量和固碳释氧五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分析了绿色转型中的贾汪区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在此基础上,基于热点分析、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夹点"、障碍区等生态安全格局要素,分析了 200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并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0-2020年贾汪区生态系统...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矿业 Vol. 33; no. 10; pp. 119 - 130
Main Authors 赵华, 周舒恬, 徐嘉兴, 马明宇, 陈鉴安, 裴基龙, 张炜
Format Magazine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01.10.2024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4-4051
DOI10.12075/j.issn.1004-4051.2024049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D-9%X37;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目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与重要途径.本文以东部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定量评估土壤保持、碳存储、生境质量、产水量和固碳释氧五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分析了绿色转型中的贾汪区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在此基础上,基于热点分析、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夹点"、障碍区等生态安全格局要素,分析了 200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并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0-2020年贾汪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生态源地斑块数量逐渐减少但总面积持续增加,廊道分布由"西多东少"转变为"较为均衡"的格局.② 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包括重要生态源地10处,重要生态廊道 39处,障碍修复关键区 5.53 km2,廊道保护关键区 1.70 km2,多位于主城区西南部和潘安湖南部生态流动强度高且廊道狭窄处,应加强重点修复和保护.③ 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覆被类型,建议重要生态源地树立红线观念、加强生态用地和非生态用地有效连接、拓宽生态廊道范围、增加廊道沿线植被恢复等保护修复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修复规划确定优先修复事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ISSN:1004-4051
DOI:10.12075/j.issn.1004-4051.2024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