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矛盾透视及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F326.1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有效提升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韧性水平,通过"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视角对大湾区粮食产业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厘清粤港澳大湾区粮食生产的水土光热等禀赋条件及演化变迁,并结合消费、生产、加工、储运对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耕地面积降幅为5%,其中水田、旱地面积降幅分别为3%和 8%;粮食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肇庆、江门、惠州和广州占大湾区稻谷总播种面积比例...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广东农业科学 Vol. 50; no. 1; pp. 28 - 39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2023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F326.1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有效提升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韧性水平,通过"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视角对大湾区粮食产业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厘清粤港澳大湾区粮食生产的水土光热等禀赋条件及演化变迁,并结合消费、生产、加工、储运对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耕地面积降幅为5%,其中水田、旱地面积降幅分别为3%和 8%;粮食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肇庆、江门、惠州和广州占大湾区稻谷总播种面积比例由 2005 年的 91%提升至2020年的97%.通过分析大湾区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逻辑演化机理,系统解构了"产购储加销"存在的难点与堵点,提出应在大食物观下推进"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内"分工与深化是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储、优粮优价、优粮优加,打造品牌价值链;坚持大湾区粮食生产保障一定自给率的底线,以"优粮优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食味型水稻,实施与其他稻作主产大省差异化、不对称战略,结合大湾区禀赋条件创新提出"富硒水稻工程",开展"粮食生产双强"计划;试点中国式粮食全产业链现代化先行区,建立大湾区粮食储备与应急保障中心,立足于"双循环"战略建立大湾区粮食长效安全保障机制. |
---|---|
ISSN: | 1004-874X |
DOI: | 10.16768/j.issn.1004-874X.2023.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