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覆膜增加中度盐碱土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多样性

S156; 为阐明免耕覆膜措施在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的改土效果,开展了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翻耕无覆盖(CT)、翻耕地膜覆盖(CTP)、免耕无覆盖(NT)、免耕地膜覆盖(NTP)4种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盐分布、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第5年春灌前,免耕处理(NT、NTP)0~4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较CT、CTP分别降低36.53%、11.66%,春灌后较CT处理低25.27%,但较CTP高13.15%(P<0.05),作物收获后0~40 cm土壤含盐量NT较CT、NTP较CTP分别显著降低52.44%、20.65%(P<0.05),免耕和覆膜均能抑制蒸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35; no. 21; pp. 116 - 124
Main Authors 卢闯, 张宏媛, 刘娜, 张晓丽, 逄焕成, 李玉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01.11.2019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156; 为阐明免耕覆膜措施在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的改土效果,开展了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翻耕无覆盖(CT)、翻耕地膜覆盖(CTP)、免耕无覆盖(NT)、免耕地膜覆盖(NTP)4种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盐分布、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第5年春灌前,免耕处理(NT、NTP)0~4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较CT、CTP分别降低36.53%、11.66%,春灌后较CT处理低25.27%,但较CTP高13.15%(P<0.05),作物收获后0~40 cm土壤含盐量NT较CT、NTP较CTP分别显著降低52.44%、20.65%(P<0.05),免耕和覆膜均能抑制蒸发季节0~40 cm土层返盐.收获后免耕处理0~40 cm土壤>0.2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分数较翻耕显著提高53.41%,NTP处理>1 mm粒级团聚体较NT显著提高40%(P<0.05);0~40 cm土壤有机碳NT较CT、NTP较CTP分别显著提高16.44%、15.48%,CTP较CT显著提高7.46%(P<0.05).收获后NTP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菌落数,高通量分析表明NTP处理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T、CTP处理,土壤有机碳和>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是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控环境因子,分别解释50.9%、29.4%的群落变化.总之,免耕地膜覆盖能够改善盐碱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固碳、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河套地区盐碱土壤质量提升的推广措施.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