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

TS202.3;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膳食叶绿素及其结构变化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备膳食中常见的 8种不同结构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素a和b、脱植基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酸a和b),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和胶束化实验研究它们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并测定叶黄素和叶绿素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和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消化时不同结构的叶绿素能够显著提高叶黄素的回收率和...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食品工业科技 Vol. 45; no. 5; pp. 108 - 117
Main Authors 黄千千, 陈丽君, 李韵唱, 陈雪寒, 陈乾睿, 王元楷, 蔡甜, 陈科伟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 400715 01.03.2024
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715
西南大学中匈食品科学合作中心,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西南大学中匈食品科学合作中心,重庆 400715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重庆 40071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S202.3;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膳食叶绿素及其结构变化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备膳食中常见的 8种不同结构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素a和b、脱植基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酸a和b),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和胶束化实验研究它们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并测定叶黄素和叶绿素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和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消化时不同结构的叶绿素能够显著提高叶黄素的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P<0.05),其中脱镁叶绿素b的作用最为显著,所对应的叶黄素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分别为 90.48%和80.44%.在消化过程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叶黄素降解产物,而叶绿素的结构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消化物和胶束的平均粒径、荧光图像以及Zeta电位值可以确定胶束液体系比消化液体系更稳定,并且叶绿素可以通过与叶黄素形成复合物来保护叶黄素.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及消化利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ISSN:1002-030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