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易发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韧性评价

TU982.29%X4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地震易发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来自地震、气象和地质等多维灾害的侵扰.选择四川省地震易发区内 179 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围绕灾害韧性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 3 个尺度构建涵盖了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建筑和区位 6 个维度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研究区传统村落在不同空间分布下的灾害韧性水平.研究区内传统村落主要沿河(沟)谷地带分布,按地形特征,可分为高原山地区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两者在地理区位、地形起伏度及集聚程度上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研究区传统村落灾害韧性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性显著.高原山地区约 83.33%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自然灾害学报 Vol. 33; no. 1; pp. 30 - 41
Main Authors 白惠文, 师满江, 曹琦, 宁志中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01.02.2024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4-4574
DOI10.13577/j.jnd.2024.01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982.29%X4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地震易发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来自地震、气象和地质等多维灾害的侵扰.选择四川省地震易发区内 179 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围绕灾害韧性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 3 个尺度构建涵盖了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建筑和区位 6 个维度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研究区传统村落在不同空间分布下的灾害韧性水平.研究区内传统村落主要沿河(沟)谷地带分布,按地形特征,可分为高原山地区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两者在地理区位、地形起伏度及集聚程度上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研究区传统村落灾害韧性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性显著.高原山地区约 83.33%的传统村落处于低或较低的灾害韧性等级,仅在文化和建筑 2 个维度上的韧性水平高于平原丘陵地区,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在社会、环境、生态和区位 4 个维度上的韧性水平均高于高原山地区.研究构建了一套针对地震灾害易发区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传统村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ISSN:1004-4574
DOI:10.13577/j.jnd.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