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及其页岩气地质意义

TE121; 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一直存在着深水和浅水成因的争论.据此本文通过岩心、露头、岩矿测试、有机地化和元素分析等资料,对观音桥段基本的地质特征和沉积古环境进行分析,并与上、下围岩进行对比,探讨其成因模式及页岩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赫南特冰期全球海平面骤降,鄂西地区具有陆源输入量低、上升洋流活跃、滞留程度中等和海洋生产力高的特点,而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受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前古地貌共同控制,进而影响着观音桥段的岩性展布;在隆后凹陷区,底水氧化还原状态受海平面下降影响相对较弱,以贫氧环境为主,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保存条件较好,岩性以富有机质深水硅质页岩沉积为主,与上、下...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7; no. 2; pp. 13 - 23
Main Authors 沈均均, 杨丽亚, 王玉满, 计玉冰, 李辉, 王鹏万, 蔡全升, 孟江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 430100%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一体化中心,浙江杭州 310023%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天津 300459%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 01.04.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50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23.02.00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E121; 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一直存在着深水和浅水成因的争论.据此本文通过岩心、露头、岩矿测试、有机地化和元素分析等资料,对观音桥段基本的地质特征和沉积古环境进行分析,并与上、下围岩进行对比,探讨其成因模式及页岩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赫南特冰期全球海平面骤降,鄂西地区具有陆源输入量低、上升洋流活跃、滞留程度中等和海洋生产力高的特点,而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受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前古地貌共同控制,进而影响着观音桥段的岩性展布;在隆后凹陷区,底水氧化还原状态受海平面下降影响相对较弱,以贫氧环境为主,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保存条件较好,岩性以富有机质深水硅质页岩沉积为主,与上、下围岩岩性基本一致,体积压裂可以穿越该段同时对两套富气页岩进行产层改造,为勘探开发有利区域;而在隆起区周缘,海平面下降导致水体变浅明显,底水以富氧环境为主,保存条件变差,岩性以贫有机质的浅水介壳灰岩或泥质灰岩沉积为主,对上、下围岩产生明显的隔断,体积压裂难以穿越该段,产层改造效果差,为次级有利区.
ISSN:1673-50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23.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