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与种间距离下大豆/玉米带状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为明确施氮和种间距离下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套作系统为研究主体,探究不同氮水平(施氮与不施氮)与种间距离(玉豆间距 30、45、60 和 75 cm、单作 100 cm)下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差异,并对作物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拟合,综合分析作物生长规律和产量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率在抽雄期至乳熟期达最大,不施氮下以间距 30 cm(MS30)最高,较玉米单作(MM100)高出 34.99%.套作大豆生长率在初花期前显著低于单作(SS100),而初花期后高于SS100,以间距 60 cm(MS60)最高,盛花期—盛荚期在不施氮下较SS100 高出...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作物学报 Vol. 50; no. 1; pp. 251 - 264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1130
12.01.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496-3490 |
DOI | 10.3724/SP.J.1006.2024.33018 |
Cover
Summary: | 为明确施氮和种间距离下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套作系统为研究主体,探究不同氮水平(施氮与不施氮)与种间距离(玉豆间距 30、45、60 和 75 cm、单作 100 cm)下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差异,并对作物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拟合,综合分析作物生长规律和产量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率在抽雄期至乳熟期达最大,不施氮下以间距 30 cm(MS30)最高,较玉米单作(MM100)高出 34.99%.套作大豆生长率在初花期前显著低于单作(SS100),而初花期后高于SS100,以间距 60 cm(MS60)最高,盛花期—盛荚期在不施氮下较SS100 高出 78.91%.Logistic方程可较好的拟合玉米、大豆的干物质积累过程,且R2 均在 0.95 以上.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推迟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高峰,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套作大豆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慢于单作,而生育后期间距 45 cm(MS45)、MS60 干物质积累逐渐与单作持平甚至超过单作.施氮提高了玉米籽粒干物质分配率而显著提高产量,2 年间玉米产量分别提高 10.05%、40.90%.随种间距离增加套作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MS60最高,MS30 最低,MS60 两年间在不施氮与施氮下较MS30 分别平均高出 23.88%、31.77%.套作下土地当量比均在1.35 以上,其中以施氮下MS60 最大(1.89).适宜的种间距离(间距 60 cm)可实现套作下玉米和大豆协同生长,提高作物生长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提高系统产量和土地当量比. |
---|---|
ISSN: | 0496-3490 |
DOI: | 10.3724/SP.J.1006.2024.33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