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分和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QTL分析

本研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了不同遗传体系的QTL分析,为相关性状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基因信息.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利用陆地棉亲本HS46(P1)和MARCABUCAG8US-1-88(P2)所构建的188个重组近交系分别与双亲杂交构建F1群体BC(P1)和BC(P2).基于这些回交群体种子,采用专为种子性状设计的母体和胚核基因组QTL定位的混合线性遗传模型及QTL Network-CL-2.0-Seed软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7个控制棉籽油分含量、3个控制棕榈酸含量、2个控制油酸含量和3个控制亚油酸含量的QTL,均具有显著...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作物学报 Vol. 48; no. 2; pp. 380 - 395
Main Authors 张艳波, 王袁, 冯甘雨, 段慧蓉, 刘海英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云南大学农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12.02.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本研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了不同遗传体系的QTL分析,为相关性状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基因信息.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利用陆地棉亲本HS46(P1)和MARCABUCAG8US-1-88(P2)所构建的188个重组近交系分别与双亲杂交构建F1群体BC(P1)和BC(P2).基于这些回交群体种子,采用专为种子性状设计的母体和胚核基因组QTL定位的混合线性遗传模型及QTL Network-CL-2.0-Seed软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7个控制棉籽油分含量、3个控制棕榈酸含量、2个控制油酸含量和3个控制亚油酸含量的QTL,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源自母体和胚2个核基因组的加性主效应,其中有7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为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ISSN:0496-3490
DOI:10.3724/SP.J.1006.2022.0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