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
以2015年11类15 m×15 m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栅格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比和分析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县域、滩区和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以及宽河段滩区两侧18个2 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特征.结果表明:旱地是沿岸县域范围内的优势景观,其次是农村居民地,两者占沿岸县域总面积的80%以上,水田与其他水域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草地规模较小;受人类活动、功能定位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县域、滩区和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县域滩外区域分布有斑块规模大且较密集的建设用地,景观破碎度高,斑块形状复杂,东平湖滞洪区景观多样性高,呈现以水域为主体的复合...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56; no. 3; pp. 479 - 490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深圳 518055
20.05.2020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518055%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479-8023 |
DOI | 10.13209/j.0479-8023.2020.022 |
Cover
Summary: | 以2015年11类15 m×15 m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栅格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比和分析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县域、滩区和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以及宽河段滩区两侧18个2 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特征.结果表明:旱地是沿岸县域范围内的优势景观,其次是农村居民地,两者占沿岸县域总面积的80%以上,水田与其他水域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草地规模较小;受人类活动、功能定位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黄河下游宽河段沿岸县域、滩区和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县域滩外区域分布有斑块规模大且较密集的建设用地,景观破碎度高,斑块形状复杂,东平湖滞洪区景观多样性高,呈现以水域为主体的复合生态景观,其余滞洪区林地和草地规模小,斑块密度低,景观异质性较低,宽滩区内整体景观破碎程度低于滩外区域,游荡段滩区景观多样性较高,建设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宽河段滩区两侧6 km范围内,水田和其他水域规模大,分布密集,城镇用地规模较小,整体景观多样性高且较破碎,6~18 km是过渡区域,距离20 km以上景观格局基本上趋于稳定. |
---|---|
ISSN: | 0479-8023 |
DOI: | 10.13209/j.0479-8023.202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