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风险"的干旱区休耕空间布局及补偿策略

F323.21;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37; no. 20; pp. 266 - 276
Main Authors 曾庆敏, 王雨蓉, 王晶, 陈利根, 黄金升, 刘新平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403%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 712100%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马鞍山 243002%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15.10.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20.03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323.21;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784.94 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576.89 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358.03 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2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