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基于资源三号(ZY-3)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定量计算, 分析阿尔山火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共识别出 19 座第四纪喷发的火山, 并且将其划分为 5 个类型.该区火山地貌按地形起伏度可分为 4 个类型, 以低位中山为主(39.61%), 其次为低位低山(36.24%).80%的椭圆形火山锥长轴走向介于 45°~75°之间, 中值为 58.5°, 与 NE向排列的小东沟火山–十号沟盆地火山–岩山–高山火山链走向平行.火山锥的马蹄形缺口主要朝向为 NE 向,也有 SW 向和 NW 向.NE 向与 SW 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55; no. 2; pp. 289 - 298
Main Authors 马雨轩, 李江海, 陈耀华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20.03.2019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479-8023
DOI10.13209/j.0479-8023.2019.01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基于资源三号(ZY-3)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定量计算, 分析阿尔山火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共识别出 19 座第四纪喷发的火山, 并且将其划分为 5 个类型.该区火山地貌按地形起伏度可分为 4 个类型, 以低位中山为主(39.61%), 其次为低位低山(36.24%).80%的椭圆形火山锥长轴走向介于 45°~75°之间, 中值为 58.5°, 与 NE向排列的小东沟火山–十号沟盆地火山–岩山–高山火山链走向平行.火山锥的马蹄形缺口主要朝向为 NE 向,也有 SW 向和 NW 向.NE 向与 SW 向马蹄形缺口的角度中值相差约 180°, NW 向的马蹄形缺口与 NW 向的断裂几乎平行, 推测存在控制火山喷发和展布的 NE 向断裂.根据研究结果推断, 中生代的基底断裂使该区形成 NE 走向的脆弱裂隙带, 为岩浆提供良好的上侵通道; 裂隙控制着岩浆的上升, 形成呈 NE 向线性分布的火山机构, 并最终影响地表火山锥的分布和地貌形态.
ISSN:0479-8023
DOI:10.13209/j.0479-8023.20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