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扰动理论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及其应用

TU473; 利用硬化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以及软化模型模拟的桩-土接触关系存在参数取值困难、误差大的问题.为深入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强度与变形机理,基于扰动理论,假定完整状态接触单元的抗剪强度服从线弹性模型,而扰动部位则服从塑性模型,建立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参数分析表明,参数k、η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大,而参数τ∫、ζ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很小;并通过大型桩-土接触面室内直剪试验,量化接触面上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联性,进一步确定修正桩-土接触模型内部计算参数.结果表明模型τ-s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扰动桩-土接触模型既能描述桩侧应变软化也能...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质与勘探 Vol. 60; no. 1; pp. 140 - 147
Main Authors 王友涛, 谢康, 陈晓斌, 张飞, 郝哲睿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铁一局,陕西西安 20008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473; 利用硬化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以及软化模型模拟的桩-土接触关系存在参数取值困难、误差大的问题.为深入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强度与变形机理,基于扰动理论,假定完整状态接触单元的抗剪强度服从线弹性模型,而扰动部位则服从塑性模型,建立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参数分析表明,参数k、η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大,而参数τ∫、ζ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很小;并通过大型桩-土接触面室内直剪试验,量化接触面上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联性,进一步确定修正桩-土接触模型内部计算参数.结果表明模型τ-s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扰动桩-土接触模型既能描述桩侧应变软化也能描述硬化特性,有助于理解复杂应力条件下桩-土接触面的强度计算与变形机理.
ISSN:0495-5331
DOI:10.12134/j.dzykt.2024.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