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造床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TV147; 随着三峡水库的运用,其下游的造床流量发生变化,研究坝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河道的冲淤特性及河床演变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根据1981-2015年的资料,采用平滩水位法、马卡维耶夫法和流量保证率法计算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各站的造床流量.结果表明:①马卡维耶夫法同时考虑了流量过程和输沙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相对合理.②蓄水后各站造床流量减小3 000~6 000 m3/s,符合坝下游主要冲淤变形部位由平滩河槽调整为中枯水河槽的变化特性,反映了结果的合理性.具体来看,时间上,2009年以后造床流量的减小趋势更为明显;空间上,从绝对...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科学进展 Vol. 29; no. 3; pp. 331 - 338
Main Authors 张为, 高宇, 许全喜, 袁晶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 30.05.2018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6791
DOI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V147; 随着三峡水库的运用,其下游的造床流量发生变化,研究坝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河道的冲淤特性及河床演变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根据1981-2015年的资料,采用平滩水位法、马卡维耶夫法和流量保证率法计算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各站的造床流量.结果表明:①马卡维耶夫法同时考虑了流量过程和输沙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相对合理.②蓄水后各站造床流量减小3 000~6 000 m3/s,符合坝下游主要冲淤变形部位由平滩河槽调整为中枯水河槽的变化特性,反映了结果的合理性.具体来看,时间上,2009年以后造床流量的减小趋势更为明显;空间上,从绝对值来看,以监利站为转折点,从宜昌至大通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③造床流量对来水量和洪峰流量的响应较为敏感,与之呈正相关关系.
ISSN:1001-6791
DOI:10.14042/j.cnki.32.1309.2018.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