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骨髓侵犯的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目的:总结伴有骨髓侵犯的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对治疗模式进行探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连续收治的183例伴有骨髓侵犯且接受正规治疗的FL患者。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年龄48(19~78)岁,男女比例0.9∶1。所有患者均有骨髓侵犯,LDH升高比例为27.8%,淋巴细胞计数>5×10 9/L比例为42.1%,染色体异常及淋巴组织Ki-67指数≥30%比例分别为18.4%及48.6%;不同亚组比较:强化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血液学杂志 Vol. 45; no. 12; pp. 1085 - 1090
Main Authors 吕瑞, 熊文婕, 王婷玉, 阎禹廷, 王齐, 于颖, 刘薇, 黄文阳, 安刚, 徐燕, 邹德慧, 邱录贵, 易树华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天津 301600 14.12.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2727
DOI10.3760/cma.j.cn121090-20240613-00222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总结伴有骨髓侵犯的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对治疗模式进行探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连续收治的183例伴有骨髓侵犯且接受正规治疗的FL患者。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年龄48(19~78)岁,男女比例0.9∶1。所有患者均有骨髓侵犯,LDH升高比例为27.8%,淋巴细胞计数>5×10 9/L比例为42.1%,染色体异常及淋巴组织Ki-67指数≥30%比例分别为18.4%及48.6%;不同亚组比较:强化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5×10 9/L、受累淋巴结数目≥5个以及发生骨髓染色体异常比例,均较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地辛+泼尼松)组及核苷类似物(包括CD20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及苯达莫司汀)组更高(均 P<0.05)。R-CHOP组完全缓解率为39.1%,较强化治疗组(55.1%)及核苷类似物组(62.5%)低( P=0.042)。生存分析: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高危[ HR=1.910(95% CI 1.036~3.522), P=0.038]、染色体异常核型[ HR=2.666(95% CI 1.333~5.331), P=0.006]以及R-CHOP方案治疗[ HR=2.287(95% CI 1.140~4.591), P=0.020]被证实为影响无进展生存(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24个月内疾病进展(POD24)为影响总生存的唯一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HR=9.581(95% CI 3.000~30.593), P<0.001]。 结论:伴有骨髓侵犯的FL患者容易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染色体异常及淋巴组织Ki-67指数增高等临床特征,FLIPI评分、染色体异常核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均为影响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R-CHOP方案疗效欠佳。
ISSN:0253-2727
DOI:10.3760/cma.j.cn121090-20240613-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