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基础理论
TD821; 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表现出明显的联动致灾效应.运用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提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确定了柱旁充填体材料、强度、宽度和形态等技术参数,评价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①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在采空区煤柱群体系的关键柱旁边实施柱旁双侧全部充填、柱旁双侧部分充填、柱旁单侧全部充填或柱旁单侧部分充填等工艺,使采空区中形成的柱旁充填体不仅能对关键柱起到侧护作用,还能形成"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协同承载结构体,进而实现采场岩层...
Saved in:
Published in | 煤炭学报 Vol. 46; no. 2; pp. 424 - 438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山西省绿色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24%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01.02.202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山西省绿色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253-9993 |
DOI | 10.13225/j.cnki.jccs.XR20.1869 |
Cover
Summary: | TD821; 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表现出明显的联动致灾效应.运用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提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确定了柱旁充填体材料、强度、宽度和形态等技术参数,评价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①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在采空区煤柱群体系的关键柱旁边实施柱旁双侧全部充填、柱旁双侧部分充填、柱旁单侧全部充填或柱旁单侧部分充填等工艺,使采空区中形成的柱旁充填体不仅能对关键柱起到侧护作用,还能形成"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协同承载结构体,进而实现采场岩层移动的有效控制,并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②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关键柱与柱旁充填体的耦合承载、柱旁充填体对关键柱产生侧向约束、关键柱受力状态向应变强化的转变、关键柱强度的长期劣化减弱.③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材料以返井固废充填材料和原位固废充填材料为主,柱旁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其分担的载荷,柱旁充填后"遗留煤柱-柱旁充填体"耦合承载体中屈服区的宽度不能扩展与延伸至"关键柱"的原始弹性核区内,柱旁充填体的形态主要包括矩式、梯式、台阶式和多级梯式四大类.④柱旁充填后关键柱的应力集中程度会降低,其两侧塑性核区的宽度减小,且中央区域弹性核区的宽度增大;"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应力分布与塑性区分布特征表明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良好.⑤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基础理论不仅可以用于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防控,还能应用于优质遗留煤炭资源复采和地下空间维护与利用等技术领域,更能推广于非煤矿山资源开采技术领域. |
---|---|
ISSN: | 0253-9993 |
DOI: | 10.13225/j.cnki.jccs.XR20.1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