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Ⅲ和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生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因素和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患者的超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方法。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43例PTC患者,经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证实Ⅵ区淋巴结转移,而术前颈部超声及增强CT检查未提示存在侧颈可疑肿大淋巴结,头颈外科同一位主诊医师行手术治疗,在原有甲状腺领式切口的基础上直接完成侧颈Ⅲ、Ⅳ区淋巴结清扫。结果:143例患者中,74例(51.7%)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存在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侧颈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数为(2.64±1.80)枚,Ⅵ区淋巴结转移数为(3....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肿瘤杂志 Vol. 45; no. 8; pp. 692 - 696
Main Authors 蔡卉珠, 诸葛灵敦, 黄泽浩, 时萍, 王士旭, 赵博慧, 安常明, 牛丽娟, 李正江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北京 10002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喉科,石家庄 05001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头颈外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21 01.08.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生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因素和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患者的超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方法。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43例PTC患者,经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证实Ⅵ区淋巴结转移,而术前颈部超声及增强CT检查未提示存在侧颈可疑肿大淋巴结,头颈外科同一位主诊医师行手术治疗,在原有甲状腺领式切口的基础上直接完成侧颈Ⅲ、Ⅳ区淋巴结清扫。结果:143例患者中,74例(51.7%)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存在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侧颈Ⅲ、Ⅳ区淋巴结转移数为(2.64±1.80)枚,Ⅵ区淋巴结转移数为(3.77±3.27)枚,二者呈正相关( r=0.341, P<0.001)。Ⅵ区淋巴结转移数为3枚时预测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最佳。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术前超声肿瘤长径≥2.0 cm、Ⅵ区淋巴结转移数≥3枚及Ⅵ区淋巴结转移数占Ⅵ区清扫淋巴结总数百分比>50%与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有关(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数≥3枚为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6)。 结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Ⅵ区淋巴结转移与PTC患者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有关,对经筛选可能出现侧颈Ⅲ、Ⅳ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患者可考虑行Ⅲ、Ⅳ区淋巴结清扫,能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美观的同时,减少因治疗不足导致的肿瘤残留和肿瘤复发,避免二次手术。
ISSN:0253-3766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21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