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大黄煨制工艺优化及炮制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R283%R917; 目的 优化孟河医派大黄煨制工艺,并比较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方法 以外观性状评分以及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番泻苷A+番泻苷B、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分;再以文火温度、煨制时间、纸张层数、纸裹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大黄煨制工艺,并进行验证.比较按最优工艺制备的煨大黄和生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苷类成分(芦荟大黄素苷、大黄酸苷、大黄素苷、大黄酚苷和大黄素甲醚苷)、2种番泻苷类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以及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药房 Vol. 36; no. 1; pp. 44 - 50
Main Authors 薛江林, 刘雨欣, 钟佩, 刘产明, 陆兔林, 李林, 颜晓静, 朱月琴, 华丰, 黄玮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苏 常州 21300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常州市孟河医派人用经验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江苏 常州 213003 15.01.202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0408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5.01.08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283%R917; 目的 优化孟河医派大黄煨制工艺,并比较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方法 以外观性状评分以及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番泻苷A+番泻苷B、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分;再以文火温度、煨制时间、纸张层数、纸裹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大黄煨制工艺,并进行验证.比较按最优工艺制备的煨大黄和生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苷类成分(芦荟大黄素苷、大黄酸苷、大黄素苷、大黄酚苷和大黄素甲醚苷)、2种番泻苷类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以及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结果 大黄的最优煨制工艺为:每80 g大黄用1层湿纸包裹0.5 h,大火煨制20 min后转文火140℃煨制,总煨制时间2.5 h;3次验证实验的综合评分均值为94.10(RSD<1.0%).大黄煨制后,5种蒽醌苷类成分和2种番泻苷类成分的含量均大幅降低,而5种游离蒽醌类成分和没食子酸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且有新成分5-羟甲基糠醛生成.结论 本研究成功优化了大黄的煨制工艺;大黄煨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成分变化可阐释煨制对生大黄缓性增效的作用.
ISSN:1001-0408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