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估的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以资源型城市临汾为例

TD88%X171.4; 资源型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导致了其景观生态质量的降低的可能性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加,景观生态质量对生态功能的流动与传递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构建景观生态网络时应予以关注.基于 2005-2020年中国山西省临汾市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 2005-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在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抵抗力受到景观生态质量影响的前提下,以 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MSPA法提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抵抗力模型(MCR)构建廊道,并搭建了景观生态网络,并通过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了景观生态网络的拓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煤炭学报 Vol. 49; no. 6; pp. 2811 - 2825
Main Authors 赵际剀, 于强, 徐呈龙, 马骏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 100089 01.06.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9993
DOI10.13225/j.cnki.jccs.2023.064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D88%X171.4; 资源型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导致了其景观生态质量的降低的可能性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加,景观生态质量对生态功能的流动与传递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构建景观生态网络时应予以关注.基于 2005-2020年中国山西省临汾市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 2005-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在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抵抗力受到景观生态质量影响的前提下,以 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MSPA法提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抵抗力模型(MCR)构建廊道,并搭建了景观生态网络,并通过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了景观生态网络的拓扑性质.研究区域内高风险地区和极高风险地区的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下降.城市建设用地与采矿用地周边地区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森林和草地地区的风险则相对较低.研究区风险变化主要受采矿、城市扩张、政府政策、土地利用类型改变以及村落迁移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增边策略对景观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生态网络鲁棒性,发现增边策略增强了能量传输的畅通性和节点间的互联性,该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潜在生态网络的构建有助于为资源型城市景观结构优化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ISSN:0253-9993
DOI:10.13225/j.cnki.jccs.202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