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脉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对比分析

P458; 采用实况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21-22 日同时发生在秦岭南北麓的强等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秦岭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流场上,西风带系统在秦岭特殊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形成中尺度气旋性环流,通过热力作用触发暴雨,对流性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小;湿斜压性增强是秦岭北麓暴雨开始的一个信号,当湿斜压性减弱以及中层比湿减小时,降水结束.对秦岭南麓而言,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流场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暴雨;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低层大气,与中低层入侵的冷空气共同构建对流...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高原气象 Vol. 44; no. 1; pp. 178 - 190
Main Authors 武麦凤, 乔舒婷, 郭大梅, 任小同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渭南市气象局,陕西渭南 714000%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 710014 01.02.202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0534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4.0005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458; 采用实况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21-22 日同时发生在秦岭南北麓的强等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秦岭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流场上,西风带系统在秦岭特殊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形成中尺度气旋性环流,通过热力作用触发暴雨,对流性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小;湿斜压性增强是秦岭北麓暴雨开始的一个信号,当湿斜压性减弱以及中层比湿减小时,降水结束.对秦岭南麓而言,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流场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暴雨;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低层大气,与中低层入侵的冷空气共同构建对流不稳定结构,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增强和持续;对流云团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组织化合并发展,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对流强度大,对流层结深厚,小时雨强大;中低层冷空气的入侵和扩散到地面的时间分别与秦岭南麓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应.
ISSN:1000-0534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4.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