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对样本间的聚鸟嘌呤基因型差异构建结直肠癌系统进化树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内异质性空间分布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2017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切除并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CRC患者20例。对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经Histogene染色后行显微切割,获取原发肿瘤组织样本、淋巴结转移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配对样本的聚鸟嘌呤(Poly-G)基因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oly-G突变频率的关系。基于配对样本间的Poly-G基因型差异计算距离矩阵,构建CRC系统进化树。结果:共检测20例患者的237个样本,其中134个原发肿瘤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肿瘤杂志 Vol. 45; no. 5; pp. 382 - 388
Main Authors 高鑫, 于涛, 张琦, 张师垚, 黄迪, 赵信禹, 刘刚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内科,天津 300052 01.05.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3766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10728-0054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内异质性空间分布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2017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切除并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CRC患者20例。对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经Histogene染色后行显微切割,获取原发肿瘤组织样本、淋巴结转移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配对样本的聚鸟嘌呤(Poly-G)基因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oly-G突变频率的关系。基于配对样本间的Poly-G基因型差异计算距离矩阵,构建CRC系统进化树。结果:共检测20例患者的237个样本,其中134个原发肿瘤组织样本,66个淋巴结转移组织样本,37个正常组织样本,每例患者均检测出Poly-G突变。肿瘤低、未分化患者的Poly-G突变频率[(74.10±23.11)%]高于高、中分化患者[(31.36±12.04)%, P<0.001],微卫星不稳定患者的Poly-G突变频率[(68.19±24.80)%]高于微卫星稳定患者[(32.40±14.90)%, P=0.003)],Poly-G突变频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无关(均 P>0.05)。基于配对样本的Poly-G基因型差异构建了20例患者的系统进化树,能明确显示患者肿瘤的进化过程和淋巴结转移的亚克隆来源。 结论:CR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内异质性普遍存在。Poly-G突变积累于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广泛存在于CRC的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可作为遗传标志物构建系统进化树,高效、便捷地展示CRC肿瘤内异质性的空间分布和转移途径。
ISSN:0253-3766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10728-0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