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时空行为与城市昼夜人口空间集聚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P237; 城市是人口和资源在时空上的聚集,昼夜人群空间集聚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最频繁的人口时空变化模式,是理解城市复杂演变的基础微观机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往往无法真实地记录和量测城市人口的个体流动与整体趋势,人们对城市昼夜人口空间集聚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本文基于城市人群时间地理特征,从城市大数据中挖掘并模拟城市人群的社会时空行为,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城市昼夜人口集聚时空分布.对武汉市主城区的昼夜人口集聚分析表明:①人口密度与分布面积具有幂律关系,符合Clark模型;②傅里叶变换可有效地揭示人口分布空间变化的主方向和延伸程度;③中心城区夜间人口较白天人口分布更为集聚,研究区昼夜间人口...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测绘学报 Vol. 52; no. 3; pp. 464 - 477
Main Authors 孙立坚, 马志勇, 常迎辉, 郭庆胜, 张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30%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30 20.03.2023
中国测绘学会,北京100830%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30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1595
DOI10.11947/j.AGCS.2023.2021051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237; 城市是人口和资源在时空上的聚集,昼夜人群空间集聚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最频繁的人口时空变化模式,是理解城市复杂演变的基础微观机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往往无法真实地记录和量测城市人口的个体流动与整体趋势,人们对城市昼夜人口空间集聚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本文基于城市人群时间地理特征,从城市大数据中挖掘并模拟城市人群的社会时空行为,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城市昼夜人口集聚时空分布.对武汉市主城区的昼夜人口集聚分析表明:①人口密度与分布面积具有幂律关系,符合Clark模型;②傅里叶变换可有效地揭示人口分布空间变化的主方向和延伸程度;③中心城区夜间人口较白天人口分布更为集聚,研究区昼夜间人口流动主要以城区内部流动为主.归纳出城市昼夜人口集聚差异具有5种模式:交通线、三明治、光晕、椒盐和单体模式,这些模式与城市演化及空间格局有密切关系,其中交通线模式是研究区人口昼夜差异最大的一种模式.
ISSN:1001-1595
DOI:10.11947/j.AGCS.2023.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