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覆岩导水裂隙主通道分布模型及其水流动特性
TD74; 含水层受采动破坏后其赋存水体并非均匀地由覆岩各区域漏失至采空区,其在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应存在水体流动的主要通道;研究揭示导水裂隙主通道的分布规律及其水流动特性对于科学指导井下涌水量预计、顶板水害防治、保水采煤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导水裂隙类型划分及其渗流/管流力学分析,就采动漏失水体的流动主通道分布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采边界外侧岩体受超前支承压力作用易产生峰后压剪裂隙,裂隙导水属非达西渗流流态;而由岩层破断回转运动产生的拉剪裂隙,由于裂隙导水雷诺数相对偏大,其导水流态一般属于管流范畴,且受岩层破断位置相对开采区域的不同,又可将其划分为采区边界附近的上端张拉裂隙和下端张拉裂隙、以...
Saved in:
Published in | 煤炭学报 Vol. 44; no. 12; pp. 3719 - 3728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矿业大学 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221116
01.12.2019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中国矿业大学 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008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253-9993 |
DOI | 10.13225/j.cnki.jccs.SH19.0446 |
Cover
Summary: | TD74; 含水层受采动破坏后其赋存水体并非均匀地由覆岩各区域漏失至采空区,其在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应存在水体流动的主要通道;研究揭示导水裂隙主通道的分布规律及其水流动特性对于科学指导井下涌水量预计、顶板水害防治、保水采煤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导水裂隙类型划分及其渗流/管流力学分析,就采动漏失水体的流动主通道分布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采边界外侧岩体受超前支承压力作用易产生峰后压剪裂隙,裂隙导水属非达西渗流流态;而由岩层破断回转运动产生的拉剪裂隙,由于裂隙导水雷诺数相对偏大,其导水流态一般属于管流范畴,且受岩层破断位置相对开采区域的不同,又可将其划分为采区边界附近的上端张拉裂隙和下端张拉裂隙、以及中部压实区的贴合裂隙这3种.据此利用Forcheimer公式和伯努利方程对比揭示了上述2类4种裂隙导水流动特性的差异.研究得出开采边界附近的上端张拉裂隙在进流口开度、导水流量、出口流速等特征参数上均领先于其他裂隙;且由于其出口水压较小,其水流还会受到两侧邻近的压剪裂隙和下端张拉裂隙出口水流的水平径流补给.因而,含水层采动漏失水体多由上端张拉裂隙导流而来.由此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构建形成了以关键层在开采边界处的破断尺寸参数为依据的导水裂隙带主通道分布模型. |
---|---|
ISSN: | 0253-9993 |
DOI: | 10.13225/j.cnki.jccs.SH19.0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