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秋刀鱼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和鉴定
S931;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雌、雄个体间的形态差异并有效区分其性别,根据2022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50尾秋刀鱼样本的鱼体图片和生物学数据,首次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地标点法对雌、雄秋刀鱼进行形态学研究,并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性别鉴定模型.其中样本分为2批,第1批107尾用于形态分析和鉴定模型的构建,第2批43尾用于检验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3.43%和11.79%,降维效果和散点图区分效果均较好.其中Ⅰ型和Ⅱ型地标点的累积贡...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南方水产科学 Vol. 20; no. 6; pp. 104 - 111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01.12.2024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2095-0780 |
DOI | 10.12131/20240077 |
Cover
Summary: | S931;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雌、雄个体间的形态差异并有效区分其性别,根据2022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50尾秋刀鱼样本的鱼体图片和生物学数据,首次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地标点法对雌、雄秋刀鱼进行形态学研究,并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性别鉴定模型.其中样本分为2批,第1批107尾用于形态分析和鉴定模型的构建,第2批43尾用于检验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3.43%和11.79%,降维效果和散点图区分效果均较好.其中Ⅰ型和Ⅱ型地标点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7.94%和41.83%,说明在秋刀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区分上,Ⅰ型和Ⅱ型地标点的作用较大,Ⅲ型地标点的作用较小.薄板样条分析结果显示,秋刀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眼部、躯干前部和尾部.第1批107尾秋刀鱼的判别分析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1.6%和88.8%.将该模型用于第2批43尾秋刀鱼的性别鉴定时,判别正确率为88.45%.综上所述,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秋刀鱼形态学研究和性别鉴定的有效方法. |
---|---|
ISSN: | 2095-0780 |
DOI: | 10.12131/2024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