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丝状藻发生关键因子调查

S917.3;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 5 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丝状藻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 组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而有 4 组无丝状藻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丝状藻塘.5 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3.60)mg/kg,而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1.97)mg/kg,较前者低 2.50 mg/k...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产学报 Vol. 48; no. 4; pp. 231 - 240
Main Authors 唐永涛, 汪晨, 成永旭, 孙云飞, 赵良杰, 钱晨, 杨颖飞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01.04.2024
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山东景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山东景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0615
DOI10.11964/jfc.2021111314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917.3;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 5 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丝状藻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 组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而有 4 组无丝状藻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丝状藻塘.5 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3.60)mg/kg,而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1.97)mg/kg,较前者低 2.50 mg/kg.5 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10.57)mg/kg,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12.62)mg/kg,较前者低 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 5 组中均小于 0.5,而无丝状藻塘平均较有丝状藻塘高 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丝状藻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丝状藻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丝状藻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丝状藻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丝状藻繁殖体的数量.研究表明,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丝状藻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丝状藻防控方向.本实验结果对养殖池塘的丝状藻防控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SSN:1000-0615
DOI:10.11964/jfc.202111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