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漠化区耕地休耕对策研究

F323.211; 我国石漠化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发生在耕地上的石漠化面积却在增加.石漠化区的云南省和贵州省是我国休耕制度试点区域之一,但传统的石漠化治理缺乏休耕环节,耕地利用方式未能实现根本转型.基于休耕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总结概括了云南省休耕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1)因地制宜整片推进;(2)签订休耕协议强化约束;(3)政府与农户联动落实休耕区域和面积;(4)休耕培肥方式元化化;(5)与农业结构调整对接;(6)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但云南休耕试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休耕区域的选择存在主观性;(2)配套资金缺口大;(3)休耕补助大幅减少造成群众心理落差;(4)休耕工作队伍建设薄弱.基...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岩溶 Vol. 38; no. 3; pp. 458 - 465
Main Authors 陈展图, 杨庆媛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01.06.2019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4810
DOI10.11932/karst2019031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323.211; 我国石漠化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发生在耕地上的石漠化面积却在增加.石漠化区的云南省和贵州省是我国休耕制度试点区域之一,但传统的石漠化治理缺乏休耕环节,耕地利用方式未能实现根本转型.基于休耕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总结概括了云南省休耕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1)因地制宜整片推进;(2)签订休耕协议强化约束;(3)政府与农户联动落实休耕区域和面积;(4)休耕培肥方式元化化;(5)与农业结构调整对接;(6)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但云南休耕试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休耕区域的选择存在主观性;(2)配套资金缺口大;(3)休耕补助大幅减少造成群众心理落差;(4)休耕工作队伍建设薄弱.基于以上问题,建议:(1)建立休耕地诊断识别技术体系,明确休耕的规模和时序安排;(2)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增加配套资金投入,缓解基层财政压力;(3)建立动态的、反映土地市场价格的休耕补助机制,优化补助方式;(4)充实完善基层休耕组织机构,加强基层休耕工作队伍建设;(5)加快休耕监测体系建设,适时开展休耕制度运行绩效评估.
ISSN:1001-4810
DOI:10.11932/karst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