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作用和机制
S963.1;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 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 20%~30%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水产学报 Vol. 48; no. 4; pp. 96 - 111 |
---|---|
Main Authors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现代农业(大宗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江苏南京 210017
01.04.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0-0615 |
DOI | 10.11964/jfc.20230513996 |
Cover
Summary: | S963.1;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 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 20%~30%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他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
---|---|
ISSN: | 1000-0615 |
DOI: | 10.11964/jfc.20230513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