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震精定位及其区域应力场研究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处印欧大陆碰撞前缘,主要受喜马拉雅、拉萨、羌塘、川滇等地块和印度板块相互作用,区域构造变形强烈,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频发且主要呈条带状展布. 为揭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及发震机制、断裂现今运动状态和区域应力应变模式,本文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周缘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8—2018年间65663个M≥1.0的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应用CAP方法对2009—2021年间163个M≥3.5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 在此基础上,收集研究区前人所得震源机制解共1156个,使用区域阻尼应力张量反演获得了中上地壳(0~35 km)区域应力场. 研究结果显示,...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Vol. 54; no. 6; pp. 667 - 683
Main Authors 陈平光, 何骁慧, 徐树峰, 郑文俊, 刘婷, 刘智良, Chen Pingguang, He, Xiaohui, Xu, Shufeng, Zheng Wenjun, Liu, Ting, Liu, Zhiliang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Beijing Editorial Office of Reviews of Geophysics and Planetary Physics 01.01.2023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珠海 519082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 364200%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珠海 51908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 51908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7-1893
DOI10.19975/j.dqyxx.2022-06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处印欧大陆碰撞前缘,主要受喜马拉雅、拉萨、羌塘、川滇等地块和印度板块相互作用,区域构造变形强烈,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频发且主要呈条带状展布. 为揭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及发震机制、断裂现今运动状态和区域应力应变模式,本文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周缘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8—2018年间65663个M≥1.0的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应用CAP方法对2009—2021年间163个M≥3.5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 在此基础上,收集研究区前人所得震源机制解共1156个,使用区域阻尼应力张量反演获得了中上地壳(0~35 km)区域应力场. 研究结果显示,区内地震主要沿断裂展布,其中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高原中部拉张裂谷、川滇地块和滇缅地块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深度主要分布于5~25 km,川滇和滇缅地块内部地震相对于拉萨、羌塘地块的数量和优势深度有明显增大. 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东构造结处各种机制类型地震频发;走滑型震源机制主要沿大型边界断裂分布;正断机制地震发生于川滇地块的西边界断裂;逆断地震发育于印欧大陆碰撞前缘. 研究区主压应力轴水平方向从喜马拉雅、拉萨、羌塘、川滇、滇缅地块大致以东构造结为中心近顺时针旋转,且东构造结顶部、川滇地块北西部等地区呈现出强烈的局部不均匀性.
Bibliography: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ISSN:2097-1893
DOI:10.19975/j.dqyxx.202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