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震源位置准确度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研究的基础,然而地震定位和地震学研究之间存在“供给”矛盾. 不同研究对地震位置准确度级别的要求不尽相同,震源机制和壳幔结构研究要求震源位置的准确度为千米级别,工业生产活动和诱发地震研究要求震源位置的准确度为百米级别. 然而,地震监测台网给出的地震位置准确度仅为数千米. 诸多地震定位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地震定位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总体而言,已有的定位方法对地震位置的准确度关注程度尚显不足. 在大量的地震定位实践中,前人获得了用于优化地震位置准确度的若干经验法则,这些经验法则不但存在地区差异,而且还有一定的适用条件,经验法则仍需要被进一步地优化和修正. 本文简...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Vol. 56; no. 2; pp. 182 - 192
Main Authors 张风雪, 李昱, 陈泆平, Zhang Fengxue, Li, Yu, Chen, Yiping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Beijing Editorial Office of Reviews of Geophysics and Planetary Physics 01.01.2025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地震定位是地震学研究的基础,然而地震定位和地震学研究之间存在“供给”矛盾. 不同研究对地震位置准确度级别的要求不尽相同,震源机制和壳幔结构研究要求震源位置的准确度为千米级别,工业生产活动和诱发地震研究要求震源位置的准确度为百米级别. 然而,地震监测台网给出的地震位置准确度仅为数千米. 诸多地震定位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地震定位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总体而言,已有的定位方法对地震位置的准确度关注程度尚显不足. 在大量的地震定位实践中,前人获得了用于优化地震位置准确度的若干经验法则,这些经验法则不但存在地区差异,而且还有一定的适用条件,经验法则仍需要被进一步地优化和修正. 本文简要分析地震定位准确度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在地震定位算法和控制观测数据质量方面获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在地震定位耦合关系方面补充了定位速度模型、发震位置和发震时刻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在地震定位流程方面提出了使用逐步消元定位的建议.
Bibliography: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ISSN:2097-1893
DOI:10.19975/j.dqyxx.202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