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外联系及其空间结构异质性——基于铁路客运大数据视角

城市空间联系是城市群形态发育的基础。基于铁路客运大数据,从群内、群外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及其空间结构异质性,主要结论如下:(1)三大城市群的群内联系均强于群外联系,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内外联系均以省内联系为主,但由于重庆直辖市对周边四川省所辖城市的强吸作用,使得成渝城市群群内联系中的跨省联系强于省内联系;但三大城市群的群内跨省联系强度远高于群外的跨省联系,意味着在内聚机制作用下,城市群内的城市更容易突破省界阻隔发生联系,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2)三大城市群的群内、群外联系强度分别在城市间距离0~100 km、0~300 km时达到最高,而且长三角、长...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世界地理研究 Vol. 33; no. 3; pp. 89 - 102
Main Authors 涂建军, 王静松, 汪世豪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地理学会 15.03.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4-9479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24.03.2023063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城市空间联系是城市群形态发育的基础。基于铁路客运大数据,从群内、群外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及其空间结构异质性,主要结论如下:(1)三大城市群的群内联系均强于群外联系,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内外联系均以省内联系为主,但由于重庆直辖市对周边四川省所辖城市的强吸作用,使得成渝城市群群内联系中的跨省联系强于省内联系;但三大城市群的群内跨省联系强度远高于群外的跨省联系,意味着在内聚机制作用下,城市群内的城市更容易突破省界阻隔发生联系,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2)三大城市群的群内、群外联系强度分别在城市间距离0~100 km、0~300 km时达到最高,而且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间内外联系强度均遵循距离衰减律,但成渝城市群只有群外联系符合这一规律。(3)超大特大城市均主导着三大城市群的内外联系,相同等级城市间联系强度均与城市规模呈正比,形成“强强联合”效应,而跨级城市间联系强度与级数差呈反向变化。(4)在群内、群外及总联系视域下,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均呈多中心结构,不过,群外联系对前者的多中心结构具有强化作用,对后者却表现出一定的削弱作用;而成渝城市群在群内联系视域下呈“单核”形态,群外联系和总联系视域下均为“双核”结构,说明群外联系具有推动成渝城市群由“单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变的功能。
ISSN:1004-9479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24.03.2023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