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迁移”到“中介”的文化社会学

在很大程度上,19世纪的法国哲学是对德国哲学的转译和再阐释(库赞及其学生们)。在20世纪德国哲学引入法国的过程中,许多为之做出贡献的学者都经历了相同的旅程:他们从俄国出发,经由日耳曼文化空间的熏陶,最后才到达巴黎(柯瓦雷、科耶夫、古尔维奇)。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中介,比如说越南哲学家陈德草。作为《现象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这本奠基性作品的作者,他在胡塞尔引入法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图书馆构成了外国记忆的汇聚之处,对此的分析可以作为理解再阐释动态机制的出发点。而对文化迁移研究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关注引进内容被重整的过程中中介者的角色。...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66; no. 5; pp. 94 - 103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复旦大学 25.09.2024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 巴黎%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7-0289
DOI10.3969/j.issn.0257-0289.2024.05.013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在很大程度上,19世纪的法国哲学是对德国哲学的转译和再阐释(库赞及其学生们)。在20世纪德国哲学引入法国的过程中,许多为之做出贡献的学者都经历了相同的旅程:他们从俄国出发,经由日耳曼文化空间的熏陶,最后才到达巴黎(柯瓦雷、科耶夫、古尔维奇)。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中介,比如说越南哲学家陈德草。作为《现象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这本奠基性作品的作者,他在胡塞尔引入法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图书馆构成了外国记忆的汇聚之处,对此的分析可以作为理解再阐释动态机制的出发点。而对文化迁移研究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关注引进内容被重整的过程中中介者的角色。
ISSN:0257-0289
DOI:10.3969/j.issn.0257-0289.2024.0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