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家庭尺度全景碳流模型构建及实证
开展乡村家庭尺度的碳研究对于制定精细化的乡村碳治理策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物质流方法构建了乡村家庭尺度全景碳流模型,提出家庭的自然边界、社会边界和经济边界等概念,并将家庭活动划分成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生活活动,以此架构了边界内活动及外界系统间的物质流和碳流。同时通过设立结构指标和效率指标构建了家庭碳流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家庭碳排放量和碳排放价值,并以山东省淄博市的典型农耕兼业型家庭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使用,且各碳排放源的排放量差异较大;家庭投入和产出过程的碳排放量分别为44 637 kg和4 558 kg,碳汇过程的碳汇量为547 k...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Vol. 41; no. 5; pp. 1133 - 1143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10.09.2024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柏林工业大学循环经济与回收技术系,柏林 10623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循环经济与回收技术系,柏林 10623 德国%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开展乡村家庭尺度的碳研究对于制定精细化的乡村碳治理策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物质流方法构建了乡村家庭尺度全景碳流模型,提出家庭的自然边界、社会边界和经济边界等概念,并将家庭活动划分成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生活活动,以此架构了边界内活动及外界系统间的物质流和碳流。同时通过设立结构指标和效率指标构建了家庭碳流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家庭碳排放量和碳排放价值,并以山东省淄博市的典型农耕兼业型家庭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使用,且各碳排放源的排放量差异较大;家庭投入和产出过程的碳排放量分别为44 637 kg和4 558 kg,碳汇过程的碳汇量为547 kg,循环过程的潜在碳排放量为1 216 kg,投入过程的碳排放量远高于产出过程的碳排放量,并且碳汇和循环过程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家庭碳循环率、碳效率和人均碳排放量分别为21.0%、3.6元·kg-1和12 162 kg,虽然家庭碳排放水平不高,但仍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因此,未来案例家庭应优化调整消费结构,选择低碳能源产品,采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特别是对经营活动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加强绿色基础建设,增设餐厅垂直绿化,在美化景观的同时增加家庭碳汇。 |
---|---|
ISSN: | 2095-6819 2095-6819 |
DOI: | 10.13254/j.jare.2023.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