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岁孤独症个体不同年龄组心理推理能力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差异

目的:分析社会认知中心理推理能力(ToM)相关重要脑区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随年龄发育模式,探讨孤独症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的脑机制.方法:43例6~18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孤独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及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39例正常对照,选取背内侧前额叶(d MPFC)、左侧颞顶联合(l TPJ)、右侧颞顶联合(r TPJ)和右侧颞上沟(r STS) 4个ToM相关的重要脑区,计算其与全脑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探索感兴趣区域的功能连接在被试中的组别及年龄交互作用;并将被试根据年龄分为儿童期(6.0~11.9岁)和青春期(12.0~18.0岁),探讨不同年龄段的组间差异....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Vol. 33; no. 1; pp. 30 - 37
Main Authors 梅婷, 李雪, 曹庆久, 鲁彬, 周娱菁, 王慧, 刘静然, 杨柳, 吉兆正, 王菲菲, 徐凌子, 汤欣舟, 马增慧, 严超赣, 刘靖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0.01.2019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10019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672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9.01.00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分析社会认知中心理推理能力(ToM)相关重要脑区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随年龄发育模式,探讨孤独症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的脑机制.方法:43例6~18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孤独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及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39例正常对照,选取背内侧前额叶(d MPFC)、左侧颞顶联合(l TPJ)、右侧颞顶联合(r TPJ)和右侧颞上沟(r STS) 4个ToM相关的重要脑区,计算其与全脑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探索感兴趣区域的功能连接在被试中的组别及年龄交互作用;并将被试根据年龄分为儿童期(6.0~11.9岁)和青春期(12.0~18.0岁),探讨不同年龄段的组间差异.结果:r TPJ与右侧缘上回及左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r STS与双侧额上/中回的功能连接均呈现出组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校正后P <0.05);其中,在儿童期,孤独症患者r TPJ与右侧缘上回及左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大于正常对照组(P <0.05);而青春期,r TPJ和r STS存在显著交互效应的功能连接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结论:6~18岁孤独症个体在r TPJ及r STS两个关键脑区的功能连接中表现出多效性的非典型发育模式,该发育模式可能与孤独症患者异常的ToM有关.
ISSN:1000-672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9.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