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健康同胞的社会交往能力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健康同胞(ASD-Sibs)的社会交往能力特点,并探索ASD-Sibs是否存在更广泛的孤独症表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组年龄组间匹配的5.5~18岁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儿童51例,ASD-Sibs 51例,以及非ASD-Sibs的正常儿童(TD)53例,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对所有被试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定。结果:ASD-Sibs组和TD组SRS总分及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5个因子分均低于ASD组(均P<0.001);ASD-Sib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及社交认知因子...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Vol. 37; no. 3; pp. 192 - 198
Main Authors 赵荔阳, 尹婷妮, 吉兆正, 汤欣舟, 宫小云, 刘勤一, 苏醒, 韩刚强, 王慧, 李雪, 刘靖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0.03.2023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10008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672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3.03.00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健康同胞(ASD-Sibs)的社会交往能力特点,并探索ASD-Sibs是否存在更广泛的孤独症表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组年龄组间匹配的5.5~18岁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儿童51例,ASD-Sibs 51例,以及非ASD-Sibs的正常儿童(TD)53例,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对所有被试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定。结果:ASD-Sibs组和TD组SRS总分及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5个因子分均低于ASD组(均P<0.001);ASD-Sib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及社交认知因子分均低于TD组(均P<0.05),两组间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被试中,ASD-Sibs组与TD组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均低于ASD组(均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健康同胞的社会交往能力无异常,不支持其存在社会交往能力损害的更广泛孤独症表型的假说。
ISSN:1000-672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3.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