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大豆的光合性能、产量和土壤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土壤微生态、光合作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以大豆(绿领九号)和玉米(董浜黄金小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2∶2间作和玉米-大豆2∶4间作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农作物在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叶绿素含量和土地当量比(LE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不同间作处理下玉米、大豆植株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其中2∶2间作下玉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升36.96%,2∶2间作下大豆脲酶活性显著提升44.24%。就玉米而言,2∶2和2∶4间作下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1.9...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Vol. 40; no. 3; pp. 610 - 618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10.05.2023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2095-6819 2095-6819 |
DOI | 10.13254/j.jare.2022.0819 |
Cover
Summary: | 为研究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土壤微生态、光合作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以大豆(绿领九号)和玉米(董浜黄金小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2∶2间作和玉米-大豆2∶4间作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农作物在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叶绿素含量和土地当量比(LE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不同间作处理下玉米、大豆植株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其中2∶2间作下玉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升36.96%,2∶2间作下大豆脲酶活性显著提升44.24%。就玉米而言,2∶2和2∶4间作下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1.9、30.6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不同时期叶绿素活性均提高,两种作物群体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其中2∶2间作下LER为1.40±0.21,2∶4间作下LER为1.44±0.14。研究表明,玉米和大豆间作可活化土壤养分库,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提升系统的光合作用能力,从而提高间作系统产出和经济效益。 |
---|---|
ISSN: | 2095-6819 2095-6819 |
DOI: | 10.13254/j.jare.2022.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