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方法改善品清湖水质的可行性及优化方案

为提升潟湖水环境质量和水动力条件,改善因潮水动力弱、自然条件限制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沿海潟湖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以亚洲第二大潟湖品清湖为例,基于MIKE21非结构网格建立了品清湖及周边海域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耦合构建水质模型。通过分析对比品清湖现状与17种改造工况间的水动力及水质的影响变化发现,拆除近岸或者离岸1/2防波堤(工况2和工况3)或同步拆除1/4沙舌和部分崩坎角(工况9)可在较低工程量下有效地改善品清湖水动力及水质,使品清湖的整体平均流速提升10.42%~32.25%,纳潮量增加1.68%~2.48%,水体更新时间缩短21.44%~23.13%,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9.0...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海洋开发与管理 Vol. 41; no. 3; pp. 16 - 27
Main Authors 洪元凯, 杨佳乐, 黄泽芳, 古浩, 龙焰, 叶锦韶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 28.03.2024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广州 51063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为提升潟湖水环境质量和水动力条件,改善因潮水动力弱、自然条件限制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沿海潟湖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以亚洲第二大潟湖品清湖为例,基于MIKE21非结构网格建立了品清湖及周边海域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耦合构建水质模型。通过分析对比品清湖现状与17种改造工况间的水动力及水质的影响变化发现,拆除近岸或者离岸1/2防波堤(工况2和工况3)或同步拆除1/4沙舌和部分崩坎角(工况9)可在较低工程量下有效地改善品清湖水动力及水质,使品清湖的整体平均流速提升10.42%~32.25%,纳潮量增加1.68%~2.48%,水体更新时间缩短21.44%~23.13%,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9.0%~10.7%、11.2%~13%;工况2、工况3和工况9各有优势,但不适合共同实施。研究结果不但可为低成本品清湖修复工程提供实施依据,也可为潟湖的水动力、水质改善提供模拟案例。
ISSN:1005-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