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

基于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出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持、经营主体平均林地规模等6个前因变量对提高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同的组态路径;技术驱动路径多存在于东部省(区、市),“平均林地规模+林业碳汇”组态驱动路径多存在于中部省(区、市),“财政支持+林业碳汇”组态驱动路径多存在于西部省(区、市);在特定条件下,政府财政支持与利用外资在区域实现高水平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可相互替代;经营主体平均林地规模过低制约着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鉴于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结合不同区域林业资源禀赋,选择差...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林业经济问题 Vol. 43; no. 6; pp. 626 - 635
Main Authors 郭娅妮, 郑云坚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福建农林大学 20.11.2023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
闽江学院 效率与生产力研究中心,福州 350108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9709
DOI10.16832/j.cnki.1005-9709.2023020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基于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出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持、经营主体平均林地规模等6个前因变量对提高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同的组态路径;技术驱动路径多存在于东部省(区、市),“平均林地规模+林业碳汇”组态驱动路径多存在于中部省(区、市),“财政支持+林业碳汇”组态驱动路径多存在于西部省(区、市);在特定条件下,政府财政支持与利用外资在区域实现高水平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可相互替代;经营主体平均林地规模过低制约着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鉴于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结合不同区域林业资源禀赋,选择差异化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组态路径;二是积极发挥外资对财政投入的替代作用,优化林业外资引入结构;三是加快区域林权流转机制改革,提升林业经营主体平均林地规模与效率。
ISSN:1005-9709
DOI:10.16832/j.cnki.1005-9709.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