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GPC3联合CIK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 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 (DC, DC-GPC3) 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 共培养 (DCIK-GPC3) 后在体内能否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生长.方法 将肝癌荷瘤裸鼠模型分为 4组, A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生理盐水 (NS), B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 CIK, C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 DC-CIK, D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 DCIK-GPC3, 比较 4 组肿瘤体积、 抑瘤率和肿瘤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治疗后, D 组肿瘤组织的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 A、 B 及 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抑瘤率明显高于 B 组、 C 组,...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天津医药 Vol. 45; no. 10; pp. 1021 - 1024 |
---|---|
Main Author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2017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科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 300192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 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 (DC, DC-GPC3) 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 共培养 (DCIK-GPC3) 后在体内能否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生长.方法 将肝癌荷瘤裸鼠模型分为 4组, A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生理盐水 (NS), B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 CIK, C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 DC-CIK, D 组于瘤体周围注射 DCIK-GPC3, 比较 4 组肿瘤体积、 抑瘤率和肿瘤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治疗后, D 组肿瘤组织的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 A、 B 及 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抑瘤率明显高于 B 组、 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D 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与 A 组、 B 组和 C 组相比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DCIK-GPC3 效应细胞可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 |
---|---|
Bibliography: | 12-1116/R |
ISSN: | 0253-9896 |
DOI: | 10.11958/2017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