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史前生业模式探讨
黄河三角洲是史前海岱地区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地区,新石器时代黄河三角洲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有农作物种植、采集、家畜饲养、渔猎等.自后李文化至北辛文化时期,采集、渔猎经济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至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以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在生业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采集、渔猎退居次要地位.这种生业模式是受史前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但承载力有限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这种状况也使得史前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城和文字等因之产生,催生了海岱地区最早的文明....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农业考古 no. 1; pp. 13 - 19 |
---|---|
Main Authors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26.02.2022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滨州市博物馆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黄河三角洲是史前海岱地区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地区,新石器时代黄河三角洲先民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有农作物种植、采集、家畜饲养、渔猎等.自后李文化至北辛文化时期,采集、渔猎经济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至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以猪为主的家畜饲养业在生业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采集、渔猎退居次要地位.这种生业模式是受史前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但承载力有限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这种状况也使得史前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城和文字等因之产生,催生了海岱地区最早的文明. |
---|---|
ISSN: | 1006-2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