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氮循环综合研究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常熟站")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唯一从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多学科综合观测、研究与示范基地.建站以来,常熟站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壤氮素循环、农田固碳减排、农业面源污染等颇具特色的系统研究工作.近5年来,围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施氮、碳减排与面源污染治理三大科技问题,创建了以经济和环境经济指标为依据的全国水稻适宜施氮量分区确定方法,提出了生物炭施用结合氮肥优化管理与生物炭生产过程生物油/气资源化利用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碳中和的技术路径,构建了耦合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南方稻作区面源污染本土化模型,为我国持续推动农业减污降碳增...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科学院院刊 Vol. 39; no. 7; pp. 1276 - 1287
Main Authors 赵旭, 夏龙龙, 夏永秋, 颜晓元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南京 211135 20.07.2024
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 苏州 21555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京学院 南京 21113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南京 21113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617002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常熟站")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唯一从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多学科综合观测、研究与示范基地.建站以来,常熟站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壤氮素循环、农田固碳减排、农业面源污染等颇具特色的系统研究工作.近5年来,围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施氮、碳减排与面源污染治理三大科技问题,创建了以经济和环境经济指标为依据的全国水稻适宜施氮量分区确定方法,提出了生物炭施用结合氮肥优化管理与生物炭生产过程生物油/气资源化利用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碳中和的技术路径,构建了耦合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南方稻作区面源污染本土化模型,为我国持续推动农业减污降碳增效协同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ISSN: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6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