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文章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由来、定义、国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其在我国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15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联合吉林省农业部门、高校、地方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攻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地实施的难关,研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和条带耕作机,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等技术,总结形成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并...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科学院院刊 Vol. 36; no. 10; pp. 1203 - 1215
Main Authors 敖曼, 张旭东, 关义新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0.10.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文章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由来、定义、国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其在我国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15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联合吉林省农业部门、高校、地方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攻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地实施的难关,研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和条带耕作机,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等技术,总结形成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的历程.同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ISSN: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108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