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高铁建设背景下中国西南-东南亚城市联系的多情景预测
高铁建设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发挥了基础作用,开展泛亚高铁建设背景下的国际间城市联系预测研究,可为设施联通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国际高铁建设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针对2025、2030和2040年泛亚高铁建设情况提出Ⅰ、Ⅱ、Ⅲ三种不同情景,选取东南亚七国与中国云桂两省区的50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成本加权距离、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分析城市可达性和联系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从现状情景到情景Ⅲ是最优解:(1)城市对时间成本总值将压缩28.0%,一日达城市对成为主体,区域北部与中部的城市对可达性差距缩小;(2)各城市时间成本平均值将减少6.8h,城市时间成本的...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世界地理研究 Vol. 32; no. 3; pp. 1 - 16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地理学会
15.03.2023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昆明650500%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昆明650500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4-9479 |
DOI |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3.2021761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高铁建设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发挥了基础作用,开展泛亚高铁建设背景下的国际间城市联系预测研究,可为设施联通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国际高铁建设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针对2025、2030和2040年泛亚高铁建设情况提出Ⅰ、Ⅱ、Ⅲ三种不同情景,选取东南亚七国与中国云桂两省区的50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成本加权距离、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分析城市可达性和联系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从现状情景到情景Ⅲ是最优解:(1)城市对时间成本总值将压缩28.0%,一日达城市对成为主体,区域北部与中部的城市对可达性差距缩小;(2)各城市时间成本平均值将减少6.8h,城市时间成本的空间结构由圈层式转变为多廊式;(3)各城市联系强度平均值向高联系强度区间集聚,研究区内城市间联系强度的空间差异缩小;(4)低联系强度区间的城市对由非均质网络发展为均质网络,高联系强度区间的城市对由北、南部局域网发展为全域网。 |
---|---|
ISSN: | 1004-9479 |
DOI: |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3.2021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