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現代交通建設對商品運輸的影響:以米穀為中心(1899-1918)

一般都認同鐵道對經濟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特別是以持發展觀點的現代化論者爲然。本文延續吳聰敏與盧佳慧(2008)的討論,分析沒有縱貫鐵道經過的市鎮(以下稱爲「非沿線市鎮」)如何被整合進島內統一市場圈?本文以大溪與南投爲案例,顯示當現代交通網絡建立之後,人力輕便鐵道與私設鐵道快速取代人力肩挑,沿山市鎮的連結對象從港口市鎮轉爲縱貫鐵道車站。以上的改變降低了米穀運輸成本,帶動整體運輸量擴張;此外,不同市鎮的米價差異逐漸縮小,「非沿線市鎮」的價格逐漸趨近於縱貫鐵道經過的沿線市鎮,「非沿線市鎮」彼此間亦將逐漸趨於一致,島內統一市場圈於是形成。...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經濟論文叢刊 Vol. 48; no. 3; pp. 381 - 420
Main Authors 陳家豪(Chia-Hao Chen), 蔡龍保(Lung-Pao Tsai)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01.09.2020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一般都認同鐵道對經濟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特別是以持發展觀點的現代化論者爲然。本文延續吳聰敏與盧佳慧(2008)的討論,分析沒有縱貫鐵道經過的市鎮(以下稱爲「非沿線市鎮」)如何被整合進島內統一市場圈?本文以大溪與南投爲案例,顯示當現代交通網絡建立之後,人力輕便鐵道與私設鐵道快速取代人力肩挑,沿山市鎮的連結對象從港口市鎮轉爲縱貫鐵道車站。以上的改變降低了米穀運輸成本,帶動整體運輸量擴張;此外,不同市鎮的米價差異逐漸縮小,「非沿線市鎮」的價格逐漸趨近於縱貫鐵道經過的沿線市鎮,「非沿線市鎮」彼此間亦將逐漸趨於一致,島內統一市場圈於是形成。
ISSN:1018-3833
DOI:10.6277/TER.202009_48(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