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速度阻力訓練對青少年跆拳道選手快速力量、爆發力和專項動能力之影響
緒論:以運動特殊性考量,阻力訓練的速度和動作型態應盡可能符合真實專項動作。速度依循阻力訓練(velocity-based resistance training, VBRT)、增強式阻力訓練法(plyometric resistance training, PRT)及被動增強式訓練(passive leg press training, PLPT)均是強調快收縮速度的阻力訓練法,可改善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與爆發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何種訓練法對快速力量、爆發力與專項能力之發展最具訓練效率。方法:36名高中跆拳道選手依照最大肌力水準分層隨機分配為VBRT組、PRT組及PLPT組。各組完成6週每週3次...
Saved in:
Published in | 體育學報 Vol. 55; no. 3; pp. 279 - 290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台灣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
01.09.2022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24-7297 |
DOI | 10.6222/pej.202209_55(3).0004 |
Cover
Summary: | 緒論:以運動特殊性考量,阻力訓練的速度和動作型態應盡可能符合真實專項動作。速度依循阻力訓練(velocity-based resistance training, VBRT)、增強式阻力訓練法(plyometric resistance training, PRT)及被動增強式訓練(passive leg press training, PLPT)均是強調快收縮速度的阻力訓練法,可改善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與爆發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何種訓練法對快速力量、爆發力與專項能力之發展最具訓練效率。方法:36名高中跆拳道選手依照最大肌力水準分層隨機分配為VBRT組、PRT組及PLPT組。各組完成6週每週3次的速度阻力訓練課程。所有組別於訓練前、後實施快速力量(50毫秒發力率及最大發力率)、爆發力(跳躍高度及峰值力量)及專項踢擊能力(單一及連續側踩速度)檢測。以成對樣本t檢定比較各組組內前、後測差異。以單因子獨立變異數及Scheffe事後比較法分析基線測試數據及組間進步百分比之差異。結果:三組受試者經過訓練後,快速力量(50毫秒發力率、最大發力率)、爆發力(反向跳高度)、專項踢擊能力(單一踢擊時間、連續踢擊時間)均獲得顯著增強效果(p<.05)。但三種高收縮速度阻力訓練法對反向跳的峰值力量均無顯著增強(p>.05)。比較三組間增強效率的結果顯示,PLPT在最大發力率的進步百分比顯著優於PRT(p<.05)。結論:3種速度阻力訓練均是發展快速發力且能將訓練效果轉換至專項動作所需肌收縮能力的訓練法。其中PLPT是三種速度阻力訓練中發展最大發力率最優勢的訓練法。 |
---|---|
ISSN: | 1024-7297 |
DOI: | 10.6222/pej.202209_55(3).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