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兒童醫院加護病房非計劃性氣管內管滑脫率

使用呼吸器的病人當發生非計畫性管路滑脫時將導致嚴重的異常事件,因此在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中發生非計畫性管路滑脫率偏高時,不僅影響病人的生命安全及照護品質,也是值得注意的議題,藉由事件的分析及品質改善,發現造成非計畫性管路滑脫的原因包括:因鎮靜處置認知未落實(25.0%)、缺乏有效的約束(18.7%)、氣管內管照護未依標準流程執行(43.8%)、氣管內管呼吸管路擺放未依標準執行造成(12.4%),造成這些原因主要是因為醫護團隊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護理師未依病人身形大小而有不同的約束方式、病人大量口水易滲濕膠布、護理師未能有效地練習更換固定管路宜拉膠布技巧。此次品質改善活動期望能將兒童醫院加護病房非計...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台灣醫學 Vol. 22; no. 3; pp. 297 - 310
Main Authors 温淑如(Shu-Ru Uen), 范圭玲(Guei-Ling Fann), 吳美華(Mei-Hua Wu), 陳玉蓮(Yu-Lien Chen), 錢佳慧(Chia-Hui Chien)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臺灣醫學會 25.05.2018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使用呼吸器的病人當發生非計畫性管路滑脫時將導致嚴重的異常事件,因此在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中發生非計畫性管路滑脫率偏高時,不僅影響病人的生命安全及照護品質,也是值得注意的議題,藉由事件的分析及品質改善,發現造成非計畫性管路滑脫的原因包括:因鎮靜處置認知未落實(25.0%)、缺乏有效的約束(18.7%)、氣管內管照護未依標準流程執行(43.8%)、氣管內管呼吸管路擺放未依標準執行造成(12.4%),造成這些原因主要是因為醫護團隊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護理師未依病人身形大小而有不同的約束方式、病人大量口水易滲濕膠布、護理師未能有效地練習更換固定管路宜拉膠布技巧。此次品質改善活動期望能將兒童醫院加護病房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滑脫率由0.18%降至0.14%。改善策略包含:規畫鎮靜劑使用的方式,並配合鎮靜評估表,小於12歲使用RSS,大於12歲則使用RASS進行醫護團隊的溝通、依病人的發展及身形使用不同的約束方式,加強護理師的約束技巧、推廣使用防水宜拉膠及使用低壓抽吸以防止宜拉膠布被滲濕、改變呼吸器管路易垂落的固定方式,及加強約束、管路固定及鎮靜相關教育課程,並依臨床現況修訂氣管內管照護標準,加強查核新進護理師之臨床照護,且列為各單位品管計畫。評值改善策略之成效,非計畫性管路滑脫率由0.18%下降至0.07%,在鎮靜結果方面醫護團隊能達到有效的溝通,進而改善兒童醫院加護病房照護品質。
ISSN:1028-1916
DOI:10.6320/FJM.201805_22(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