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戲曲團花圖案的使用與特殊性

本文從中華服飾文化中心的晚清藏品「藍緞地人物團花刺繡大襟褂」出發,透過藏品實物分析法,釐清大襟褂上十個團花圖案的構圖表現方式與戲曲故事題材,大襟褂使用了《牡丹亭》〈驚夢〉、《珍珠塔》〈贈塔〉和《連環計》〈擲戟〉等多個男女愛情故事的散齣,並透過組合、排列這些不同的戲曲散齣,創造了一個屬於使用者自己的故事,講述了女性從自由戀愛到結婚生子、孝順公婆的內容。接着以「藍緞地人物團花刺繡大襟褂」的團花題材為基礎,探討這些戲曲題材在清代刊本插圖、瓷器和年畫上的圖案表現方式與功能性,透過互文性的分析來理解這些媒材之間的關係與異同,以及流行戲曲文化對於這些不同媒材上的圖案表現所造成影響與重要性,並凸顯晚清戲曲團...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民俗曲藝 no. 216; pp. 109 - 139
Main Author 郭昭吟(Kuo Chao-yin)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01.06.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25-138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本文從中華服飾文化中心的晚清藏品「藍緞地人物團花刺繡大襟褂」出發,透過藏品實物分析法,釐清大襟褂上十個團花圖案的構圖表現方式與戲曲故事題材,大襟褂使用了《牡丹亭》〈驚夢〉、《珍珠塔》〈贈塔〉和《連環計》〈擲戟〉等多個男女愛情故事的散齣,並透過組合、排列這些不同的戲曲散齣,創造了一個屬於使用者自己的故事,講述了女性從自由戀愛到結婚生子、孝順公婆的內容。接着以「藍緞地人物團花刺繡大襟褂」的團花題材為基礎,探討這些戲曲題材在清代刊本插圖、瓷器和年畫上的圖案表現方式與功能性,透過互文性的分析來理解這些媒材之間的關係與異同,以及流行戲曲文化對於這些不同媒材上的圖案表現所造成影響與重要性,並凸顯晚清戲曲團花如何作為一個可重組的借代性圖案元素,在女性服裝上乘載文化價值和情感的特殊性。
ISSN:1025-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