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干預下的利差交易策略:台幣匯率基本面變數的經濟價值

本文以新台幣對美元、歐元與日元三種貨幣之利差交易,實證檢驗以新台幣進行利差交易獲利之可能。相較於傳統利差交易僅以兩國利率之相對大小決定操作部位,我們將匯率基本面變數所隱含的訊息納入利差交易策略,探究其改善利差交易操作績效之可能。同時考量台灣管理式的浮動匯率制度之獨特性,我們也將央行干預匯率市場之替代變數納入模型,檢視進一步提高利差交易績效之可行性。相較於過去以樣本外預測均方誤之大小評估匯率預測模型之優劣,本文透過利差交易獲利績效之提昇與否,賦予匯率基本面變數以及央行干預因素的納入決策之經濟價值。我們發現經濟基本面變數及央行干預之考量,其績效之貢獻在傳統利差交易所實現之績效大幅下降的金融海嘯後時...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經濟論文叢刊 Vol. 46; no. 3; pp. 363 - 399
Main Authors 藍青玉(Ching-Yu Lan), 葉柏宏(Bo-Hong Yeh), 郭炳伸(Biing-Shen Kuo)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01.09.2018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本文以新台幣對美元、歐元與日元三種貨幣之利差交易,實證檢驗以新台幣進行利差交易獲利之可能。相較於傳統利差交易僅以兩國利率之相對大小決定操作部位,我們將匯率基本面變數所隱含的訊息納入利差交易策略,探究其改善利差交易操作績效之可能。同時考量台灣管理式的浮動匯率制度之獨特性,我們也將央行干預匯率市場之替代變數納入模型,檢視進一步提高利差交易績效之可行性。相較於過去以樣本外預測均方誤之大小評估匯率預測模型之優劣,本文透過利差交易獲利績效之提昇與否,賦予匯率基本面變數以及央行干預因素的納入決策之經濟價值。我們發現經濟基本面變數及央行干預之考量,其績效之貢獻在傳統利差交易所實現之績效大幅下降的金融海嘯後時期,益加凸顯。同時該利差交易之報酬,與市場大盤超額報酬的連動性不高,而無法為投資人承擔系統性風險之風險溢酬所解釋。
ISSN:1018-3833
DOI:10.6277/TER.201809_46(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