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關大駕初探:以西羅殿與米街忠澤堂大駕為例

「關大駕」是臺南相當盛行的信仰儀式。大駕是由四人所扛,無轎頂僅以紅布覆蓋的藤轎,行進方向由神明作主指示,扛駕人員配合之。關大駕的高峰是在民國六○至八○年代(1972-2001),而後不少宮廟因時代變遷、產業形態改變,人員逐漸忙於加班或輪班而減少關大駕,乃至停關。雖然可惜,但約於民國一百年(2011)開始,些許宮廟已慢慢復甦或是開始關大駕,復振逐漸失落的信仰儀式。關大駕通常在晚間進行,從站駕到神明坐駕,短則一至二小時,長則三至四小時,也有站了四小時後神明未降駕者。再者,大駕的行進路線全由神明主導,因此無人可以準確預測當天關大駕的時長與路線。此外,大駕出門必為要事,並非熱鬧慶典,且擁有「跨境辦案」...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民俗曲藝 no. 223; pp. 277 - 318
Main Author 阮偉華(Juan Wei-hua)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01.03.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25-138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關大駕」是臺南相當盛行的信仰儀式。大駕是由四人所扛,無轎頂僅以紅布覆蓋的藤轎,行進方向由神明作主指示,扛駕人員配合之。關大駕的高峰是在民國六○至八○年代(1972-2001),而後不少宮廟因時代變遷、產業形態改變,人員逐漸忙於加班或輪班而減少關大駕,乃至停關。雖然可惜,但約於民國一百年(2011)開始,些許宮廟已慢慢復甦或是開始關大駕,復振逐漸失落的信仰儀式。關大駕通常在晚間進行,從站駕到神明坐駕,短則一至二小時,長則三至四小時,也有站了四小時後神明未降駕者。再者,大駕的行進路線全由神明主導,因此無人可以準確預測當天關大駕的時長與路線。此外,大駕出門必為要事,並非熱鬧慶典,且擁有「跨境辦案」特權,隨時都能在路上辦事,因此廟方通常不會大張聲勢的宣布大駕出門時間。綜合以上所述,「神秘」、「低調」、「不確定性」讓關大駕相關的研究論文少之又少,甚至可說是一星半點。筆者以田調臺南市眾多關大駕之廟宇為基底,爬梳關大駕緣由、運作方式、特點,解構大駕的組成、空間、功能,並以同為家族祀神開基的西羅殿與米街忠澤堂之大駕為例,分析兩間宮廟關大駕之異同。最後,筆者亦會提及現今關大駕所面臨的處境及可能的因應之道。
ISSN:1025-1383